为巩固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积极应对省内近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县教育局决定:5月23、24日休息两天。请家长们仔细阅读下列注意事项:
假期注意事项一、鼻病毒感染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预防(一)鼻病毒简介鼻病毒于年由Pelon等科学家通过组织培养等方法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获得。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种的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二)形态特征鼻病毒是一种微小的圆形粒子,其内部包含着大量遗传物质,而外部由一层蛋白质壳体(又称病毒壳体)包裹。鼻病毒呈球形,直径15—30nm。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三)传播途径当前正值普通感冒高发季节,特别是前两周,连续阴雨和气温降低,导致鼻病毒活跃。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和流行。鼻病毒感染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间隔接触和飞沫引起传播。正值开学,大量学生人群自社区集中到学校,学生易从社区携带病毒入校,同时部分学校晨检未完全落实,仅局限于体温监测,未能阻止有咳嗽、流涕、咽痛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的学生进入校园和班级。
(四)临床症状鼻病毒通常寄居于上呼吸道,在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2~5天,感染持续时间约为7天。临床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也可以伴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同时也可能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五)预防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或口鼻。学生和教职员工恢复佩戴口罩(体育活动时间除外)。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学生在家要注意尽量少外出、不聚集,保持学校和家庭“二点一线”。3、进一步加强晨午晚检。学校将加强晨午晚检、因病缺勤登记,发现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病例禁止进入校园。同时,禁止教职员工带病入校、上课、工作。4、严格病例管理。根据疾控中心要求:对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严格居家隔离,发病后至少5天不得入校或从事校园内其他活动。病愈后,患病师生需要持当地医疗机构开具的康复证明才可返校。5、做好环境消杀和个人卫生。保持家庭、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地面消毒和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本人自觉戴好口罩。6、停止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7、学生和教职员工恢复佩戴口罩(室外体育课除外)。8、自觉了解医学普及常识,学会辨别舆情真伪,防止恶意炒作,避免影响师生正常教学秩序的事件发生。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发病症状较轻,自我充分休息,不必过度恐慌。注意:本周患病请假回家的学生如果已经康复并且居家隔离达到4天以上,下周一返校前,需要先到学校班主任处开具居家隔离日期期满证明,然后到卫生院开具复学证明,方可进入校园。
二、预防溺水发生溺水的常见地点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
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盲目下水施救。
三、交通安全孩子的平安,是我们共同肩负的责任,放假期间,请你加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要让未成年子女骑摩托车、电动车上路,严禁乘坐无牌(证)车辆或超载车辆。
四、假期作业请家长监督自己的子女完成好假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