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简介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或几无毛;二年生枝灰绿色,有不明显黄色细纵裂纹。巴豆叶互生;叶柄长2~6厘米;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处有2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主脉3出;托叶早落。
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功能与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药理作用⒈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口服巴豆油半滴至一滴,即能产生口腔、咽部及胃部的灼热感,并有催吐作用.巴豆油至肠内遇碱性肠液,水解后释放出巴豆酸,刺激肠黏膜,使之发炎,增加分泌,促进蠕动,于0.5~3个小时内产生剧烈腹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巴豆油能直接作用于肠肌,低浓度巴豆油乳剂使在位或离体兔小肠兴奋;浓度加大,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巴豆油酸给动物内服,亦可促进肠蠕动,使肠黏膜充血,甚至引起肠坏疽;若直接注入肠腔可收集到血性渗出液.巴豆燃烟吸入能促进胃肠蠕动,消除胀气.巴豆水剂由兔耳静脉给药能中等度增加胆汁和胰液的分泌.
⒉抗病原微生物及对其他生物的作用 体外抑菌实验证明: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流感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给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小鼠皮下注射巴豆油制剂,能降低小鼠死亡率并延长存活时间.巴豆酒浸后的水煎剂对实验性鼠疟的发育有抑制作用.巴豆浸出液能杀灭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姜片虫的中间寄主扁卷螺.此外,对田螺、鱼、虾、蚯蚓等生物亦有毒性作用.
临床应用折叠防治白喉对白喉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敷的方法加以防治。方法:将除去内外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或加朱砂0.5克共研),挑取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厘米平方的胶布上。
折叠治疗喉梗阻因白喉及麻疹后喉炎引起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约0.5~O.7分,用喷粉器吹入咽部,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或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明显好转的,可再行第2、3次喷咽,1天内喷咽不超过3次,必要时可连续喷2~3天。如呕吐腹泻较着者,应立即停止。对体质虚弱、心力衰竭及并发心肌炎病变者慎用。
折叠治疗支气管哮喘取苹果1只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将苹果盖严,隔汤蒸30~60分钟。放凉,取出巴豆仁,吃苹果,喝苹果汤。成人每日吃1个,重症早晚各吃1个,夜间喘息者临睡前吃。8岁以下小儿酌减。可连续服用数周。服后具有止喘、祛痰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
折叠治疗肠炎取巴豆适量去内外壳,取仁,不去油,放入铜(或铁)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内外黑透为度,待冷,秤准2钱,研成泥状备用。另将蜂蜡2钱溶化,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制丸,约制成80丸,每丸重0.15克,内含巴豆O.克。成人每次0.6克(4丸),日服3次,空腹时服用;8~15岁,每服2丸;5~7岁,每服1丸;1~4岁,每服半丸;6个月以上,每服1/3丸;6个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满1月婴儿忌服。
折叠治疗急性阑尾炎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于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共治疗9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82例。最少的贴1次,最多的贴3次。效果: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
中医白癜风的治疗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