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盐都指挥抗战,留下辉煌的革命印记。
“红色诵读”今天给您讲述
秦南仓的“阿庆嫂”杨金莲的故事
第二集
《深入虎穴买药救人》
朗读者:卞渝
深入虎穴买药救人
年,日寇侵占盐城,进行大规模的清乡扫荡,疯狂烧杀抢掠,盐阜大地狼烟滚滚、哀鸿遍地。盐城西郊秦南仓,是日伪军把守的重要据点,驻扎着多日伪军,筑起了高高的炮台,严密监视秦南仓的动向。然而,新四军民运队的彭鹏、周础等人,经常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并隐居在位于秦南东北角的汞沟头庄后面的一个丁头屋里。在这里,他们昼伏夜行,神出鬼没,重拳打击敌寇,日伪为此闻风丧胆。
这个小屋的主人,就是卫福庚、杨金莲夫妇。卫福庚是民运队员,曾任秦南区区长;杨金莲是中共地下党员,负责后勤服务。就是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汞沟头、在丁头屋与敌人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幕幕“阿庆嫂”的故事。今天请听第二集“深入虎穴买药救人”。
民运队的副队长梁巨墀是个知识分子,眼睛高度近视,晚上行军作战分不清田埂还是水田,经常掉到水沟里。年冬天因多次受冻,又患了喉炎,组织上将他安排到杨金莲家休养治病。
那时,鬼子经常下乡烧杀抢掠,到处白色恐怖,乡下根本找不到能医治梁巨墀疾病的药材,只能用一些土便方,可怎么也不见效果。梁队长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人也日渐消瘦,连喝水都很困难。杨金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组织上把老梁安排在这里治病,病好不了,我怎么向组织上交代啊?又怎对得起老梁同志?杨金莲考虑再三,决定横下一条心,闯一闯龙潭虎穴,到秦南仓鬼子的据点去买药。她心里很清楚,鬼子对药材控制得很严。一旦被发现,就有杀身之祸。她怕家里人和老梁同志担心,不准她去冒险,于是瞒着他们,天还没亮,就一个人悄悄地往秦南仓赶来。
“站住,干什么?”蜷缩在岗哨里的两个黑狗子伪军,还没等杨金莲走近,就大声吆喝起来。“走亲戚的。”杨金莲毫不慌张。
“有良民证吗?”一个伪军伸手要证件,另一个盯着杨金莲问:“亲戚是哪家?”这一问,让杨金莲心里一愣。当时只是随口一说,镇上哪有什么亲戚?若胡编露出马脚,不就坏事了吗?她只好硬着头皮反问:“街上这么多人家,说出来,你们也不认识。”
“不行,说不出来就不许你进镇!”杨金莲急中生智,想起了镇上曾为民运队送过情报和子弹的伪镇长周伯和。“好,我告诉你,我是你们镇长周伯和的乡下亲戚,不信你们就跟我跑一趟呀。”两个伪军一听到周伯和的名字,立即换成笑脸,赔礼作揖。杨金莲暗暗发笑,昂着头理也不理地走过岗哨。
进了镇,杨金莲三步并成两步地赶到药店,刚把买好的药包扎起来准备出门,这时迎面走来了两个日本人和一个穿马褂的中国人。你的哪里人?为什么人买药?”日本军官拦住了杨金莲,用生硬的中国话发问。
“我是东乡里的,为兄弟打药。”杨金莲迎着敌人的目光,沉着地答道。日本军官听到是东乡里的人,那是经常有民运队出没的地方,随即警觉起来,又看到杨金莲孤身一人到镇上买药,显然值得怀疑,马上要翻译问问杨金莲,镇上有没有熟人证明。
“有!”杨金莲毫不含糊。谁?”翻译紧盯着杨金莲。
“周伯和。”杨金莲一说出口,那个穿马褂的人浑身一颤,转而翻译给日本军官听,然后这两人哈哈大笑起来,日本军官露出了凶相:“你的,新四军的密探,不是良民。周镇长就在旁边,你为什么认不得他?”杨金莲一听此言,心里一阵紧张。她没想到,这穿马褂的人就是周伯和。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心想,既然是真的周伯和来了,我就不怕了,反正豁出去了。要冒充就冒充到底:“不错,我是乡下穷亲戚,未上过门,真不认得他。”
这时,周伯和也清醒过来,不管是真是假,他总要掩饰过去。如果是民运队的人,那更要帮助,于是连忙上前解释:“我东乡确实有一位表亲,多少年不来往了。前一段时间听人说,表弟病得厉害,又没有时间去看望他,请太君放她走吧!”
“你能担保?”日军官问周伯和。周伯和拍了拍胸脯,说:“请太君放心,这不会错的!”后来,在周伯和的护送下,杨金莲离开了秦南仓。
有了药,又有杨金莲的精心护理,梁巨墀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病好后马上投入抗战工作。
卞渝
盐都区融媒体中心
主播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标题:《红色诵读
“阿庆嫂”杨金莲:深入虎穴买药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