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Foodandlife食品与生活
所谓民以食为天,在梅雨季这种不太舒服的季节里我们更要注意饮食的调节,以增强抵抗力,降低发病可能性。
●饮用篇
由于黄梅天里气温很高,有时候甚至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防暑降温,衣服宽松透气,不要在骄阳下长时间暴晒,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不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为了追求冰凉清爽的感觉,对冷饮钟爱有加,过度依赖。现在市面上很流行所谓“不上火”的饮料,其实,这些饮品里添加了不少中医所说的清热泻火的中药,偶尔喝一喝当然无妨,但如果在气温高、湿度大的黄梅天大量饮用,会严重损伤脾胃阳气的,到了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畏寒、多汗等疾病。很多人都喜欢喝的冰啤酒也存在同样的弊端。我们不能只图一时之爽而恣意妄为,平时体质本来就偏于阳虚的人就更要多加小心了。
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住黄梅天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的三大特点,从居家生活、饮食、运动、预防休闲等几大方面切实加以注意,就一定能顺利克服梅雨季节带来的不便,开心快乐度过每一天。
●食用篇
在上海生活过的人恐怕都有体会,黄梅季节,食物也是特别容易变质。为了避免“病从口入”现象的发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菜要烧熟烧透,食物尽量一餐吃尽,实在吃不了的也要及时冷藏,以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迅速变质。冷藏的食物重新烹调的时候,也一定要烧熟烧透。
还要注意尽量少吃凉菜尤其是荤性的凉菜,因为它们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即便是家中自制,也要一次吃完,避免第二顿继续。
●用药篇
这里所说的用药,是指对顺利度过潮湿闷热的黄梅天有一定帮助和作用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藿香正气水:此成药源于宋代的朝廷方书,对于黄梅季节的胃肠型感冒、暑湿泄泻都有疗效。
黄连上清片:对确有火热炽盛症状的人(一般这样的人体质都比较壮实),清热泻火的效果较好。不是阳盛体质的人千万不要随意服用。
感冒退热颗粒:由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等清热解毒中药组成,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
午时茶:主要用于有内伤食积之人外感风寒,主要症状表现为感冒怕冷,微有发热,伴有腹胀、呕吐、泄泻等。
如果是夏日纯粹受凉引起腹痛吐泻,而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可以使用纯阳正气丸。
如果暑湿季节,吃了不洁食物,导致肠道感染,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泻而不爽,大便黄褐色,有明显的臭气,应该用香连丸。症状严重的,要配合西医的抗生素治疗。
预防高温中暑的仁丹、十滴水,可以根据家庭实际,适当备一点。
其他如风油精、清凉油等,对于暑湿季节的困倦乏力有一定的提神醒脑作用,但不可滥用。
关于用药,古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症,不要把药物当作黄梅天的保护神。对于那些患有明确疾病的人,用药之前更要仔细地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不可擅自做主,随意服药。若已经对症服药,但症状始终不能好转的,医院诊治,切不可马虎大意。
原标题:《梅雨季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