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声期是每个人在青春期都要经历的过程。有的人不知不觉“变”过去了,但有的人却变出了慢性咽喉炎——不仅声音嘶哑,甚至是话都不说不出来。
近日,记者在河南中医一附院嗓音咽喉病门诊见到了湖南小伙小严。小严平时喜欢唱歌,爱吃辛辣食物,再加上酒精的刺激,一年半前嗓子遭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嗓音问题,且愈演愈烈。“声音嘶哑,喉咙感觉麻木,特别是左边肿胀不舒服,有时候甚至引起左侧头疼,严重时说不出话来。”小严告诉记者。
成了“哑巴”的小严,嗓子几乎发不出声音,这让父母十分着急,“湖南、上海、广医院都去了,诊断结果都是喉炎,也治疗了,但还是发不出声音,医生还建议心理治疗,不过效果不理想。”小严的父亲称,家里倾其所有四处求医,后来,广东省一位嗓音教授告诉小严不妨来河南中医一附院试试,嗓音咽喉病门诊的梅祥胜主任有办法。
小严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河南中医一附院,经梅祥胜教授详细检查,小严的两条声带像十二三岁孩子的声带,“比较窄、薄、没有力量,声带肌肉已经严重充血红肿,左侧声带明显肥厚,并且其声带闭合不严,声带处有个弧形的槽,属于青春期变声后期障碍。”梅教授称,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重度喉肌弱症,属于慢性喉炎的一种。“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并不理想,针对小严的病情,我们为其采取中医针灸、推拿、耳针、发声训练综合治疗方法,坚持治疗6次后,现在患者已经可以发出声音正常说话了。”
小严正在接受推拿治疗
“现在治了30多次,咽喉部的肿胀感好了许多,头也不痛了,也能像以前那样正常说话了,梅教授说还要坚持巩固治疗。”小严说。
据梅教授介绍,由于生活不良习惯及环境的影响,目前嗓音疾病失音患者很多,“一般的治疗手段很难凑效,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专业的医学治疗手段,才能得以有效的康复。”梅教授提醒大家,青春期变声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护嗓子科学合理地使用嗓子,避免嗓子疲劳。此外饮食方面的调理也至关重要,比如应注意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摄入,主食及副食都应以软质、精细食物为宜。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生姜、韭莱等,不要喝太热的开水或太多冷饮,过冷或过热对声带都不利。一旦发现咽喉部存在不适,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以防后患。
梅式科学发声法
众所周知,嗓音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一个重要器官,嗓音就像是我们的第二面孔,嗓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出现问题的话很容易造成嗓音变形,影响我们的形象。特别是对歌唱演员、播音员、教师以及常用嗓音工作的人群如:售票员、推销员、公关人员等等都非常重要。比较常见的嗓音疾病主要包括: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病种;常见症状主要是: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咽喉异物感、发痒发干、反复清嗓。
强烈的责任感使梅祥胜教授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