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可直接进入每日一练考场
↓↓↓
执业护士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麻疹患者在出疹期首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耳后、发际。
麻疹的前驱期(出疹前期)是从发热至出疹,一般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
患儿在麻疹前驱期体温可高达39~40°C,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等卡他症状,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90%以上的麻疹患儿于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麻疹黏膜斑,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1mm左右,灰白色,周围有红晕,出疹后1~2天消失,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麻疹患儿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易并发肺炎、喉炎等。
麻疹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7~10天消退。体温随之下降,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麻疹血常规检查中,若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麻疹病人在出疹1~2天内可从血中检出特异性l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做出特异性诊断。
初级护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生时或生后2~6小时内既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鼻翼扇动、发绀、吸气时胸廓凹陷,伴呼气时呻吟。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生后24小时X线检查的特征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氧疗护理时,使用持续正压呼吸给氧。
主管护师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脏器均可受累,但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
严重肺结核病病例可引起其他部位结核病,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核杄菌属分枝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其中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是人型结核杆菌。
结核类脂质对湿热比较敏感,经65°C30分钟或干热°C20分钟即可灭活。
小儿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后,如用结核菌素作皮肤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在对结核病患儿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时,在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
在对结核病患儿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应在8~72小
时观察反应结果。若皮丘无硬结,则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强度为阴性。
PPD试验结果(+++)的局部反应是皮丘红硬,平均直径20mm。
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未接种卡介苗(BCG)的小儿,若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强度为阳性,则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小儿结核病确诊的重要依据是结核菌检查时,从痰、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中找到结核菌。
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是卡介苗接种。
用化学药物预防小儿结核病时,可用异烟肼预防性服药。每日10mg/kg,总量不超过mg,疗程6~9个月。
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小儿肺结核过程中,会产生周围神经炎、精神症状、皮疹、肝脏损害等副作用的是异烟肼。
小儿肺结核的化疗方案中,标准疗法一般用于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疗程为9~12个月。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