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叫麻疹,经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易引起爆发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应对麻疹的高招。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传染病,俗称“出痧子”。麻疹的传染性极强,严重威胁健康。其潜伏期为6-21天,平均为10-14天。发病初期可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包括流鼻涕、发热、患结膜炎、咳嗽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炎、喉炎、脑炎等,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通常在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有哪些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临床过程分为以下三期:
(一)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为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以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眼结膜充血为主要症状,随着体温升高可出现全身毒血症状如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腹泻和呕吐等。病后2-3天,90%患者口腔黏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白点,周围有红晕,即为麻疹粘膜斑(科氏斑),它是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具有诊断价值,在出疹后2-3天完全消失。
(二)出疹期:在发热后4天左右出现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约2-5mm,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时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加重,体温升高伴嗜睡,咳嗽加剧伴气促,肺部可闻及少量啰音,颈部等浅表淋巴结和脾脏有轻度肿大。
(三)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可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并有糠麸样细小脱屑。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呼吸道症状很快消失。整个病程为10-14天。
麻疹如何预防?
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自年6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3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4隔离患者。在流行期间,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医学观察3周。幼儿园、中小学应当加强晨午检制度,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患者应根据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或休息,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无免疫力的人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