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应该说,没有没见到过咽炎的医生,鲜有没患过咽炎的成年人。
但是,咽炎似乎成了“看似简单,却较难治”的疾病之一,医生总是觉得“这不是啥大不了的病”,患者则埋怨自己咽炎成了“老病”,到底是咋回事呢?咽炎为啥成了“病小难治”呢?
咽炎病因多元化
现代医学认为,咽炎是由各种微生物感染咽部而产生炎症的疾病统称。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等,咽部作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主要门户”,必然很容易“最先”感染。
当然,全身抵抗力减弱,也是诱发咽炎的主要原因,比如受凉、疲劳、熬夜、烟酒过度、吸入过度烟雾、粉尘以及有害物质等。
咽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咽炎多表现为病程较短,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咽喉部充血肿胀等;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病程较长,咽喉部痰多,随时想咳出,或咽喉部异物感,咳之不出,吞之不下,症状顽固,经久不愈。
中医学认为,咽炎多由风热犯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肝郁气结等导致火、毒、热等邪气从口鼻袭咽而致。
咽炎有多种类型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咽炎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类。
急性咽炎发病比较急,常与鼻炎、喉炎、支气管炎等同时发生,临床症状以咽部干痛、灼热感或异物感,并逐渐加重,以灼痛、吞咽困难为主。
其中,急性咽炎以链球菌性咽炎(又称急性脓毒性咽炎)比较严重,严重者伴有恶寒、高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随着炎症侵及的部位不同,会发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比如,咽侧索发炎会引起耳痛等、舌根淋巴结发炎会引起剧烈的灼痛或刺痛等;波及喉部发炎会引起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波及咽鼓管发炎会引起耳鸣、重听等。
也就是说,急性咽炎很多时候并非单纯的咽部感染,会引发或并发相邻的器官、组织感染。
慢性咽炎病程比较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最常见的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或微痛或晨起刺激性咳嗽或伴恶心等。
慢性咽炎类型比较多,如慢性肥厚型咽炎、慢性增生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等,需借助专科诊疗设备等辅助诊断。
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慢性咽炎证型较为复杂
一方面,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辨证论治方法不同,所总结出来的证型则不同;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生活水平、饮食结构、药物运用、诊疗方式等变化,咽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再“有一出一”,往往“错综复杂,难解难分”。
比如风热犯咽、虚火上炎、风热内阻、痰瘀互结等证型,均可引起慢性咽炎临床症状。
咽炎治疗方法多
咽炎治疗方法比较多,常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抗炎治疗、局部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其中,病因治疗包括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戒烟酒、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润咽等;抗炎包括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等;局部治疗主要针对慢性咽炎患者,如含漱2%硼酸等;中医药治疗内容更为丰富,包括雾化、含化、口服中成药以及中药汤剂等。
咽炎为啥“小病难治”
难治咽炎大多数是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病因较为复杂,比如环境因素、职业特点、自身身体特殊、心理因素等。
咽部是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重要关口”和“防御关口”,饮食和呼吸中的“坏蛋”都得经过咽部,必然容易给咽部带来“灾难”。正是这一主要因素,咽炎成了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很多民众眼中的“小病”之一。
虽然是“小病”,治疗起来却较为困难,尤其是慢性咽炎。笔者临床20多年,常常遇到慢性咽炎患者,经多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诊疗后,依旧时缓时作,总是难根治。
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有这些:
一是职业疾病,难丢职业“铁饭碗”,比如,教师很容易因说话过多,患上慢性咽炎,工作多年的人,不可能丢弃工作而治疗慢性咽炎;再比如,煤矿工人因吸入刺激性粉尘而引起慢性咽炎,工作到一定年限的人,同样在工作和治病面前“久久难分”,慢性咽炎则难治愈。
二是患者认为是“小病”,不规范治疗者较多,不管是急性咽炎还是慢性咽炎,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小病”,却被很多患者看作是“小病”,简单吃点药草草了事的比较多,不规范治疗依旧是慢性咽炎久治不愈的“拦路虎”。
三是多数患者未请专科医生确诊,对于慢性咽炎来说,病根较为复杂,比如萎缩性咽炎、增生性咽炎、异物性咽炎、肥厚性咽炎等,只有经过专科医生专业性诊断后,临床医生才会真正地做到治疗“心中有数”。
四是预防不到位、认识不到位,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都是知道,任何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但是对于慢性咽炎患者来说,很大比例患者未成病之前,极少了解慢性咽炎常识,也鲜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率先进行评估,看是否从事的职业或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能否有引发慢性咽炎潜在的因素等。
总的来说,多数咽炎患者对咽部解剖位置和功能了解不透彻,必然对咽炎这个疾病的“来龙去脉”迷迷糊糊,从而被卷入迷迷糊糊“治疗”当中,不知不觉将咽炎包装成为一个“难治小病”。
作者:前瞻繄礽
编辑:刘清华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