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面第一楼”改建所想
始建于1899年的“沙面第一楼”,正在被改建成西关文化馆。馆内将设立哪里能治好白癜风粤剧功能室、10三行专题展览中心等,所有活动均将免费开放。(见4月14日《广州》)这个改建,主要是广州市荔湾区为了迎接本月“广东省文化先进区”的评审,但我想说,这类做法,何尝不可视为对那些“榜上无名”的文物进行有效利用的有益尝试。 文物保护分有一定级别,国家级、省市区县级,保护级别的划分根据文物的价值而言。“沙面第一楼”属于甚么级别,报导没有交代,因此我臆测其暂无级别。但从“绰号”上看,其在沙面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笔者日前采访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馆长黄淼章,黄先生有一个观点认为,博物馆若要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载体本身的魅力应当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举例说省内接待观众名列前茅的几个博物馆、纪念馆,都是依托文物作载体,而投资巨大的新的文化设施,人们由于要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进程,难于起到吹糠见米之效。比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依托集岭南地区民间装潢艺术之大成的陈氏宗祠;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依托林则徐销烟池遗址;佛山市博物馆,依托祖庙建筑群;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依托中山故居。这些响当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本身对观众就有一种诱惑。 黄先生的这个观点,我极为认同。载体的魅力的确不可小觑。我在中山大学读书白癜风医院的时候,我们人类学系大楼又叫“马丁堂”,当时我们以为这就是普通的3层建筑,对墙体里嵌着的凿有“AD1905”(公元1905年)字样的岩石并未以为意。后来,当我们得知马丁堂是岭南地区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以后,就由衷地有了崇拜感。这个事实如果能够广而告之,我想,人们来到中山大学,必有一睹其“岭南第一”风采的愿望。“沙面第一楼”将设十三行专题展览中心等,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但也模糊觉得一点不足,“区钢琴培训中心”等完全可以移至他处,何不利用这栋6层共5400平方米西式建筑的号召力,把它改造成1座完全的西关历史文化博物馆? 最近,上海市公布了635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此举意味着上海对非国家、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物的保护,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启动实行阶段。所谓“不可移动”,按我的理解,是必须保护而不可以易地而建的文物,直白地说,城市规划要为它让路,而不是相反。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有名人故居、革命原址、古代建筑、著名店铺、特点民居等。据悉,以后还会陆续有新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可以预感,在上海飞快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它将对增进文物保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使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他们规定必须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变、添建或撤除不可移动文物。在这一点上,“沙面第一楼”可以说与上海的做法不谋而合。不同的是,上海的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文物的生存具有相当的安全系数。 如何切实保护暂无“级别”的历史文物,进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采,是全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实际上,保护这些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在保护历史文脉。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离不开文化设施,但我以为,与其大手笔投入多少亿元建新的,不如以一样的大手笔先投入那些旧的、承载过历史沧桑的、具有相当文化含量的古代及近代建筑,把它们利用好,也是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