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杨芹王艳珅见习记者陈少帅)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战争”。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策。疫情之下,宿迁就医流程是什么样的?慢性病患者取药量能否延长?危急重症救治有保障吗?宿迁市援宁核酸采样医疗队工作进展如何?……8月11日至12日,带着群众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相关采访。
防疫不松劲服务“不断档”
“你好,请保持一米距离!”8月12日上午,记者来医院。在医院东门入口处,“一米线”标识在地上清晰可见,市民自觉排队,等待进入。
提供苏康码,出示行程卡,扫描预检分诊码,现场二次分诊……就诊的市民通过这4道“防线”后,医院就诊。记者发现,现场有两个通道:手机扫码通道、人工登记通道,人工登记通道是专门给未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设立的。
“这段时间,有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急诊挂号,我们会提供相关检查,保证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石帅说。
在心血管内科,69岁的患者丁先生因为血压居高不下前来就诊。候诊室的椅子上,“隔位落座”字样很明显,大家按照要求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心血管内科的疾病,大多是慢性病。这段时间,有不少患者需要到门诊随诊。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医保规定,适当放宽一些老年人取药时长,减少病人奔波辛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志勇说。
防疫不松劲,服务“不断档”。“我们以‘不漏治、不误收、零感染’为基本原则,对‘危急重症’患者,坚持第一时间救治为底线。同时,认真按照‘五条·五必须’规定,如:所有发热患者必须配合流调,确保不隐瞒;所有住院患者及固定陪护人员在入住病区前,必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禁止一切探视等。”医院医务处处长徐鹏程说,医院在病区又进行了缓冲处理,全面排查风险,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8月10日下午,宿迁市卫健系统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召开,安排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加强医疗资源统筹调配、做好医疗秩序的组织安排、保障不同患者的医疗需求……全市卫健系统将进一步统一思想、严格落实、高效执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满足就医需求24小时在岗
连日来,医院的电话接连不断。
“你好,我老婆快到预产期了,请问我们可以随时去办理入院手续吗?”
“你好,我们24小时都在,请你们放心!”
8月11日上午,医院,当电话那端的市民听到这句话时,心里顿感踏实了很多。
面对新挑战,医院迅速响应、紧急部署、周密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同时又全力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按照上级部署,该院抽调多名医护人员在辖区核酸采集点驻守,检验科医务人员全天24小时轮班工作,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运转,全体人员开足马力,昼夜奋战,凌晨时分实验室仍灯火通明,全力保障市民核酸检测需求。
8月6日,移动PCR方舱实验医院。按照大规模人群筛查、十混一的采集方式,该实验室的日通量可达到1天1万管,也就是可达到10万人的日检测量。
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方舱实验室时效性强,集中检测,减少了患者的流动性,移动PCR方舱实验室采集完样本后可就地进行检测,也减少了样本流转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据悉,移动PCR方舱实验室也是24小时“在岗”,为市民提供及时服务。
“宿宁”心连心筑牢“防控墙”
一声令下,火速集结!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请党放心,有“宿”护“宁”!
7月25日,宿迁市第一批名医护人员支援南京市玄武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7月29日,宿迁市再次组建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组成核酸采样医疗队,赴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工作;
8月11日,天微亮,宿迁市援宁核酸采样医疗队队员已从驻地集结出发,前往采样点,争分夺秒地工作。
在南京,35℃的高温下,穿上防护服5分钟就开始流汗,不到10分钟,防护服里就汗如雨下,全身湿透。医院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陈环环告诉记者,因为去的小区都比较老,没有电梯,采集人员需要一层一层地爬上楼。一天之内,他们往往需要奔波于多个小区、多户住宅之间,辗转来回几十次。每转战一处采集点,采集人员就需要换一套防护服,而脱防护服要手部消毒6遍,脱防护服时候动作要稳、要慢,防止气溶胶的产生,每次都需要花费5分钟以上的时间。
长时间的高温作业,让很多宿迁市援宁核酸采样医疗队队员都有了脱水的症状。医院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陆姗姗说:“穿着防护服爬到三楼基本上就不行了,缺氧缺得厉害,要平静好一会才行。”入户采集时,最难采的是小孩。看到采集人员穿着防护服,他们都很害怕,医护人员就俯下身来,与他们耐心交流,打趣称自己是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孩子们一听“大白”,就都放下戒备,配合张开嘴巴。
11日夜,宿迁市援宁核酸采样医疗队队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到了车上,他们身上散发着阵阵汗味,嘴巴也因为长期戴着口罩有了异味,大家相互取笑:他们现在都是有“味道”的人。
“我在南京挺好的。”这是宿迁市援宁核酸采样医疗队队员王旋跟家里人说过最多的话。她曾在南京上大学,南京对她来说就是第二故乡,所以这次也是自愿报名参加的。回忆7月29日刚到南京那天,她下午6点开始入户采集,结束时已是深夜11点40分。当她脱下最后一层手套时,才发现手已经发白脱皮,而这只是他们抗疫中平常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