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喉炎 > 喉炎预防 > 期末考试内科笔记重点

期末考试内科笔记重点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第一节呼吸系统相关知识要点一、解剖、生理、病理要点: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气、清洁、温暖、湿润空气)肺:(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呼吸系统作用: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二、常见症状护理要点:(一)咳嗽咳痰1.护理评估:

(1)了解病史;

(2)观察咳嗽咳痰特点:咳嗽的性质,音色,节律,痰的色,质,量,气味,是否容易咳出;

(3)了解伴随症状和体征:与体位关系,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啰音等。

(4)了解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用了哪些祛痰、镇咳药物;

(5)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请思考:痰液颜色、气味与疾病的关系?)2.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疲乏、胸痛、意识障碍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无力排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阻塞呼吸道有关;请思考:如何对有咳嗽、咳痰症状的病人进行护理?3.护理措施★:(1)湿化气道;(2)翻身、扣背;(3)指导有效咳嗽、咳痰;(4)体位引流;(5)机械吸痰;请思考: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可采取哪些方法稀化痰液?为什么要翻身、扣背?(二)咯血1.护理评估:(1)了解病史;(2)了解咯血量、色、性状★:小量咯血:ml/d;中等量咯血:ml-ml/d;大量咯血:>ml/d或毫升/次;(3)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窒息;(4)了解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5)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思考:如何及时发现病人窒息征兆?2.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大量咯血引起气道阻塞等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血液潴留在支气管内有关;3.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小量咯血:静卧休息;大量咯血: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平卧位,头偏一侧;(2)避免用力排便,稳定病人情绪。(3)保持清洁舒适:及时为病人漱口,擦净血迹;(4)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咯血特点,注意有无窒息先兆;[窒息先兆:胸闷、气憋,唇甲发绀,面色苍白,冷汗,烦躁等。](5)预防窒息:告知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吸引器,气管插管等急救物品)。(6)窒息抢救护理★:1)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积血:▲立即取头低足高俯卧位;▲轻拍背部促进病人将积血咯出;▲迅速鼻导管吸痰,或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痰;2)高流量吸氧;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止血、镇静、止咳);4)稳定病人情绪;[注意:大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控制滴速;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和孕妇禁用]5)密切观察病情,警惕再次窒息: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咯血的量、色、性质及出血速度等。6)必要时配血、输血;(三)肺源性呼吸困难(请思考:肺原性呼吸困难的类型及病因)1.护理评估:(1)病史;(2)呼吸困难特点:起病情况、类型、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变化。评估呼吸困难和缺氧的程度,了解伴随症状;(3)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使用抗生素、祛痰药情况,胸片、痰液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情况;(5)病人心理状态、睡眠情况;2.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道狭窄或肺气肿有关;(2)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道狭窄有关;3.护理措施:(1)休息与环境: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方便病人休息;(2)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按医嘱正确氧疗★:▲一般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一般流量(2~4L/min)、浓度(29%~37%)给氧。▲严重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短时间、间歇高流量(4~6L/min)、高浓度(45%~53%)给氧。▲缺氧而有二氧化碳潴留者(PaO2<60mmHg,PaCO2>50mmHg):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给氧;(4)及时观察氧疗疗效: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5)注意湿化氧气:定时更换消毒吸氧装置,防治交叉感染;(四)胸痛1.护理评估:(1)了解病史;(2)了解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3)观察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不适。(4)了解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如用镇痛药情况、胸片、痰液情况。(5)了解病人心理状态;2.护理诊断:(1)疼痛与胸壁病变、胸腔内脏器疾病有关;(2)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3.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采取合适体位,保证病人良好的休息;(2)稳定病人情绪;(3)指导缓解疼痛方法;请结合已学知识思考:如何指导病人缓解疼痛?课堂小结: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2.呼吸系统症状的主要护理措施有:(1)促进排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2)窒息抢救护理;(3)正确实施氧疗等;第二节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思考:1、你生活中有无患感冒的经历?有何表现?病程多长?2、患感冒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评估病人: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毒(多数由病毒引起)2.细菌:机体抵抗力、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上呼吸道原有细菌或外界侵入病毒、细菌繁殖;二、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2.急性病毒性咽炎:咽部不适;3.急性喉炎:声嘶,疼痛;4.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咽痛,畏寒,发热(高热);三、检查及诊断:(一)检查:1.血象: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2.病毒、病毒抗体的检测,细菌培养;(二)诊断:1.有受凉或与上感病人接触史;2.有鼻塞、流涕、咽喉痛、全身乏力、发热、全身酸痛和头痛等症状;3.查体仅有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和水肿;制定计划:四、治疗要点:1.对症治疗:退热,止痛,祛痰等;2.病因治疗:抗病毒,抗菌;3.中草药治疗;五、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高:与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有关;实施护理六、护理措施★:1.休息和饮食:发热期间卧床休息,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2.对症护理:(1)高热护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3.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4.病情观察,警惕并发症;(伴有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警惕中耳炎发生;若病人发热、头痛加重,伴脓涕,鼻窦有压痛――警惕鼻窦炎;恢复期若出现眼脸水肿、心悸、关节痛等症状――警惕心肌炎,肾炎或风湿性关节炎;)5.用药护理:遵医嘱服药注意疗效6.健康指导:防寒保暖,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诊治;效果评价: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评估病人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感染病毒或细菌;2.理化因素或过敏反应;(二)发病机制:病因刺激---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感染;二、临床表现: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咳嗽、咳痰;3.体征:两肺呼吸音粗、两肺散在干湿啰音;三、检查及诊断:(一)检查:1.血常规:结果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2.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3.X线胸片:大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二)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咳嗽、咳痰,两肺散在干、湿啰音;▲血象和X线胸片检查供参考;制定计划四、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抗病毒,抗菌;2.对症治疗:止咳,祛痰等;实施护理五、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一)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支气管痉挛有关;2.体温过高:与气管-支气管感染有关;(二)护理措施:基本同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评价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课堂小结: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咽喉部痒痛症状;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主要是咳嗽、咳痰3.由病毒引起时,血象不高;由细菌引起时,白细胞增高;4.治疗、护理主要针对病因和对症.

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概述1.COPD:(1)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2)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3)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密切相关;2.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3.阻塞性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的细支气管的破坏;4.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关系?当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可视为COPD。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评估病人病例导入:病人,男,65岁,咳嗽、咳痰2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个月。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查:T38℃,P次/分,R32次/分,P/75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该病人:1.为什么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2.该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3.怎样治疗、护理?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吸烟——导致慢支发生的最重要因素;2.呼吸道感染;3.理化因素;4.气候因素(寒冷);5.其他:过敏反应、营养状态等;(二)发病机制:各种病因---气道粘膜损伤,纤毛运动受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粘液分泌增加---粘膜、软骨萎缩,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结构破坏;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二)体征:1.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2.伴感染时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三)分型:单纯型(咳,痰);喘息型(咳、痰、喘)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临床分期:急性发作期:在一周内出现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任何一项明显加剧慢性迁延期: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迁延到一个月以上者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在两个月以上者三、检查及诊断:辅助检查:1.血常规;2.WBC、N^;3.喘息型还伴E^;4.X线检查;早期往往无异常,病程长者有肺纹理增多,增粗,以两肺中下野为著;5.呼吸功能检查;6.痰液检查: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培养可检出致病菌;(二)诊断: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制定计划四、治疗要点自学、讨论急性发作期常用那些药品?(一)急性发作期:1.控制感染;2.止咳祛痰;3.解痉平喘;(二)慢性迁延期(同上)(三)临床缓解期:1.增强体质;2.避免各种致病因素;3.加强营养;五、护理诊断/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2.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实施护理六、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急性发作期就绝对卧床休息;(2)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3)注意充足的睡眠;(4)缓解期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突然用力,以防并发症发生2.饮食:(1)能进食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含钾丰富饮食;(2)多饮水,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3)水肿病人限制水钠的摄入;3.对症护理:咳嗽、咳痰护理:(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2)湿化和雾化疗法:多饮水,遵医嘱每天用生理盐水、硫酸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等药物雾化吸入;(3)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4)体位引流;(5)机械吸痰;4.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结合药理学思考常用抗生素应用护理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支原体有效;羟氨苄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效;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更强,适用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过敏者;▲青霉素:询问过敏史,现配现用,按时用药;▲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之间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大环内酯类:宜餐后服用;▲氨基糖苷类:注意耳,肾毒性;5.病情观察:(1)观察病人咳、痰、喘的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尤其是痰液的性质和量。评估临床分型、分期,如单纯型或喘息型、急性发作期或慢性迁延期。(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剧烈咳嗽、咳痰,有无畏寒、发热、心悸等。6.健康指导:(1)首先是戒烟;(2)向病人及家属进行本病知识的宣传教育;(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4)合理饮食;(5)劳逸结合,增强体质;病例分析1.诊断分析:病人有反复慢性咳嗽、咳痰病史,符合慢支诊断标准,因没有喘息证据,属于单纯型。近1周有严重感染,处于急性发作期。2、护理分析:(1)咳嗽、咳痰10余年,症状加重1周——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排痰情况;(2)咳黄脓痰——配合应用抗生素;(3)发热——发热护理;(4)体弱——饮食、休息护理;(5)本病知识缺乏——健康指导;课堂小结:1.慢支是支气管非特异性炎症,吸烟、寒冷、呼吸道感染是最重要病因。2.主要症状咳、痰、喘。咳、痰、喘,每年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他疾患,即可诊断。3.治疗护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发作期抗感染。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评估病人病例导入:病人,男,69岁,吸烟40年,反复咳嗽、咳痰30年,每年发作持续超过3个月。呼吸困难5年。体检:体温38.6℃,脉搏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70mmHg。神志清楚,口唇发绀,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双肺满布哮鸣音。血常规:白细胞12.2×/L。X线:两肺透亮度增加。初步诊断为:慢支,阻塞性肺气肿。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1、为什么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2、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COPD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怎样治疗、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COPD: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2)具有共同的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病理改变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3)包括慢支、肺气肿、合并肺气肿的部分哮喘等疾病;(4)死因顺位:全球第4;(5)发病情况:随年龄增长,男女,北南,冬季夏季;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吸烟是最重要的因素:(1)外因:理化因素,吸烟,感染,气候,过敏因素,职业因素;(2)内因: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反应性增高;(二)发病机制:慢性支气管炎持续发展---支气管壁破坏,管腔狭窄,肺泡壁破坏,空气进大于出。---肺气肿;身体评估:(1)原发病的表现:咳、痰、喘;(2)肺气肿的表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3)缺氧的表现:紫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二)体征: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2.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3.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4.听诊:呼吸音普遍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三)分期:1.急性加重期;2.稳定期;(四)并发症:肺心病,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等;(五)临床分型:气肿型、支气管炎型、混合型;三、检查及诊断:(一)检查:1.X线检查: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胸腔前后径增大;2.肺功能检查:RV/TLC40%,FEV1/FVC<70%,是判断气流受阻的主要客观指标;3.动脉血气分析:COPD时PaO2降低,PacO2升高。(二)诊断:慢支病史;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肺气肿体征;呼吸功能异常及X线改变.制定计划四、治疗要点★COPD:1.急性加重期:(1)控制性氧疗: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控制感染;(3)支气管舒张药的应用;(4)糖皮质激素应用;(5)其他:促进排痰,补充水、电解质等.2.稳定期治疗:(1)避免诱因;(2)止咳祛痰:用支气管舒张药;(3)长期家庭氧疗(LTOT)★(具体方法见护理)长期家庭氧疗指征:(1)PaO2≤55mmHg或SaO2≤80%,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2)PaO~70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或红细胞增多症;(4)康复治疗★:呼吸功能锻炼;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等;(5)免疫调节治疗:如核酪注射液、胸腺素注射液、死卡介苗精制品注射液等;五、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呼吸道炎症、阻塞、痰多、痰稠、无力咳嗽有关;实施护理六、护理措施★1.早期:(同慢支及COPD稳定期护理)2.COPD急性加重期:(1)休息与体位:协助半卧位、坐位或适当抬高床头;(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何保持?)(3)氧疗护理:持续低流量吸氧。(为什么?)(4)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禁止随意乱用止咳药、安眠药、镇静药;(5)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呼吸的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等。3.COPD稳定期:(1)休息与体位:合理休息,酌情采取半卧位、上身前倾位,端坐位,站立时后背部要有支撑点;(2)饮食:高蛋白、热量、维生素,易消化,避免过多的糖类、产气食物;(3)长期家庭氧疗护理:提醒病人及家属注意用氧安全,严格遵医嘱控制氧流量,氧流量为每分钟1~2L,吸氧时间15h/d;(4)呼吸功能锻炼★:缩唇腹式呼吸,呼吸操,全身运动;(5)心理护理;(6)健康指导:避免诱因(戒烟)、康复锻炼、家庭氧疗;效果评价: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病例分析:1.诊断分析:病人有吸烟、慢支病史,有桶状胸、肺气肿体征,X线胸片显示两肺透亮度增加,符合慢性支气管支、阻塞性肺气肿诊断,又因为病人近期有发热、咳黄脓痰、白细胞升高情况,所以初步诊断为慢支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2、护理分析:(1)黄脓痰不易咳出,发热,白细胞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排痰情况,配合应用抗生素、祛痰药,发热护理;(2)呼吸困难——持续低流量吸氧;(3)用支气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用药护理;(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饮食护理;(5)吸烟——指导戒烟,避免寒冷等.课堂小结:1、肺气肿典型症状是咳、痰、喘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2、COPD时,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弱、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3、病情加重诱因:吸烟、寒冷、呼吸道感染。4、治疗护理重点是持续低流量吸氧及稳定期呼吸功能锻炼。

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评估病人病例导入:病人,男,67岁,吸烟40余年,慢支病史20余年,气短5年。检查:T36℃,P96次/分,R20次/分,BP/85mmHg,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触觉语颤减弱,肺泡呼吸音减弱。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0cm。辅助检查:白细胞11.0×/L。X线:双肺透亮度增加,肺动脉扩张。初步诊断为:慢性肺心病。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1.为什么诊断为慢性肺心病?2.慢性肺心病与COPD关系的关系?3.如何治疗、护理?概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我国最常见病因COPD;2.严重的胸廓畸形;3.肺血管疾病.4.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二)发病机制: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呼酸;(2)解剖性因素:慢支反复发作、加重,肺泡壁破坏,毛细血管网毁损,肺血管解剖结构重塑;病机:(书上图)二、临床表现★(一)肺、心功能代偿期:1.原发病表现;2.肺动脉高压表现,右心室肥大表现;(二)肺、心功能失代偿:1.呼吸衰竭:(1)常见诱因:急性呼吸道感染;(2)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严重者嗜睡、瞻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请思考:什么是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又称二氧化碳麻醉,呼衰时随二氧化碳潴留的加重而出现。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抽搐,昏睡、昏迷等。2.右心功能衰竭:(1)症状:原发病症状加重,心悸、消化系统症状;(2)体征:发绀,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杂音,肝大、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水肿;3.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DIC等。(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三、检查及诊断:(一)检查:1.X线检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征象;2.血象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加;3.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4.心电图检查:右心室肥大、肺型P波;(二)诊断:慢支、肺气肿或其他胸肺疾病病史;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和或右心衰竭;X线、EKG、超声有右心肥厚增大征象;制定计划四、治疗要点★:(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同肺气肿稳定期(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原则:以治肺为本,治心为辅★)1.呼吸衰竭治疗:见本章第五节;2.控制心衰:(1)控制感染,改善呼吸;(2)使用利尿剂原则:缓慢、小量、间歇;(3)强心剂应用:注意应用指征,警惕洋地黄中毒;(4)血管扩张药;五、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粘稠有关;3.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实施护理六、护理措施★1.休息、活动:(1)代偿期:同肺气肿护理;(2)失代偿期:绝对卧床休息,注意生活护理,注意采取利于呼吸的体位;(3)改善睡眠;2.饮食:(1)出现腹水,水肿,尿少:限制钠水的摄入;(2)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3)少食多餐;3.皮肤护理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4.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呼吸等;5.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并给予氧疗,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6、用药护理注意事项:(1)用利尿剂:观察尿量、电解质情况,及时遵医嘱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用洋地黄:用前遵医嘱纠正缺氧和低钾血症,注意观察副作用及毒副反应;(3)用血管扩张剂:注意观察心率、血压;(4)用抗生素:注意观察感染是否得到控制,有无继发真菌感染;7.心理护理安慰解释,树立治疗信心;8.健康指导基本同COPD病例分析1.诊断分析:该病人有吸烟史,慢支史;气短5年,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X线:透亮度增加,肺气肿诊断;心尖搏动位于锁骨中线外1.0cm,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大。初步诊断为:慢性肺心病。2、护理分析:(1)气短——半卧位或坐位,长期家庭氧疗,呼吸功能锻炼;(2)活动无耐力——生活护理;(3)本病知识缺乏——指导戒烟,避免寒冷等不良刺激;课堂小结:▲慢性肺心病主要病因:COPD;▲表现:失代偿期表现为呼吸衰竭、右心衰竭;▲治疗:治疗原则治肺为本,治心为辅;▲护理重点: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

其他护士考试:资格考试,校园考试,临床三基……可以用手机扫描添加我们的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wbuz.com/hyyf/627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