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健康先行。为帮助彝族同胞撑起健康“保护伞”,绵竹市一直紧紧围绕让甘洛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标,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推动双方医疗系统全面结对、精准施策,帮助甘洛县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夯实健康基础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医院接诊了一名因急性感染性喉炎导致喉梗阻的彝族小孩。患儿危在旦夕,命悬一线,绵竹援彝医生张恒立即带领当地儿科医生一起实施抢救,成功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绵竹医生,谢谢你救了他,救了我们这个家。”得知孙子转危为安,患儿的奶奶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泪珠,便不停地向张恒鞠躬道谢。
年12月,医院康复医学科在绵竹的帮助下正式建立,陈燕等4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长期驻科帮扶,在学科建设、科研能力、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社区服务等进行全面帮扶指导。
“甘洛的群众对康复概念理解有些片面,我们致力于把人留住,把专业技术留下,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切实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康复需求。”医院康复治疗师张少军说,为解决科室出现的人才短缺、设备紧张、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医院的医务人员不仅帮助该院康复医学科新开展了学科前移床旁康复治疗工作,还先后与神经综合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普外科、骨科开展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早期床旁康复医疗服务。目前,医院康复科有医务人员15人,编制床位7张,开放床位20张。
“医院康复医学科目前已基本能满足县域内群众的康复治疗要求,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彝区群众的生命安全有了很大保障。”医院院长莫色俄乙说。去年12月,医院康复医学科成功创建医院,这是绵竹对口帮扶甘洛的重大医疗成果体现,为他们筑牢群众生命健康堡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扶智更扶志为甘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健康扶贫,做优技术、智力帮扶是关键。医疗人才匮乏是彝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绵竹市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派出去、送进来”的方式,先后选派名医疗技术骨干到甘洛县开展健康帮扶工作。同时,接收甘洛县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51人到绵竹市跟班学习,为甘洛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年,甘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王玉娟来到绵竹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学影像科进行为期6个月的进修学习,专攻妇产科超声。进修完毕后,她在甘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学影像科挑起大梁,开展了阴道超声、四维超声等新项目,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年,甘洛县新市坝镇中心卫生院的绵竹援彝医生向珩为了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李峥、阿木布沙能够更好地掌握骨科诊疗的知识和技巧,不仅开展骨科学术讲座培训,还手把手教他们正骨、针灸方面的技术,让他们快速掌握要领。有了独当一面的医务人员,现在的新市坝镇中心卫生院可以处理很多常见问题,让患者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
绵竹市副市长、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曾锐表示,绵竹对口帮扶的五年多时间,大幅提高了甘洛县的医疗水平,对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进甘洛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李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