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百科全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霾.蜃.虹.霞”。
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空气变成了乳白色,特别浑浊,看远处时,就好像隔了一层幕布一样。如果背景发暗,“幕布”就会呈现出灰蓝色;如果背景明亮,“幕布”就会呈现出红色或黄色。实际上,这层“幕布”就是霾。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和固体微粒。一旦出现霾,我们就会感觉到空气质量很差,天空也显得灰蒙蒙的。一般来说,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会出现雾,而相对湿度小于70%时则会出现霾。
该字在古书中意思为“有风沙的天气”。在气象学中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霾可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
近些年来,“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蜃: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我国山东蓬莱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郭,故而称之为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强烈增热或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空气层的密度上下差异很大,当地面景物的光像在这种疏密不同的空气中传播时,由于光线的反射率、折射率的强烈变化而曲线投影到很远的地方成像。不少的沙漠旅行者或海洋航行者都受到过这种幻影的迷惑。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海市蜃楼。在我国,著名的海市蜃楼观景地有江苏连云港海州湾、山东渤海庙岛群岛、河北北戴河联峰山、山东蓬莱丹崖山、浙江东海普陀山等。
虹:夏天常常下雷雨或阵雨,这些雨的范围不大,往往是这边天空在下雨,那边天空仍闪耀着强烈的阳光。有时会突然下起很大的雨,但没过多久又会雨过天晴。雨虽然停了,但天空中还飘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能折射阳光。当阳光经过水滴时,不仅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还被分解成七色光,如果角度适宜,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虹。空气中的水滴越大,虹越鲜艳;水滴越小,如像雾滴那样大小时,虹色越淡,就会形成白虹。
霞:日出和日落前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五彩斑斓的云,这就是霞。霞的形成与太阳光线密切相关。日出日落时,太阳处于地平线附近,太阳光斜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阳光中波长较短的紫光、蓝光会被削弱,剩下的黄、橙、红色光则会被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水汽和尘埃散射,使天空与云层都染上了美丽的颜色,因此形成了朝霞和晚霞。朝霞与晚霞还能够指示天气,朝霞往往预示着将要下雨,而晚霞则预示着晴天的到来。
每天一个小知识,让学习改变自己,让积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