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正当时
消化内科李艳英
一、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指夏季顺应天时,通过中医内治或外治法达到温阳散寒之目的以治疗冬季易发或易加重的病症。其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二、为何“冬病夏治”?
1.“趁热打铁”:根据《黄帝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借自然之“温热”,加用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等治疗措施,易祛除体内沉伏的寒邪,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
2.“人造虚寒”:三伏天气候炎热,吹空调、喝冷饮等生活方式一旦过度易损伤阳气,造成脾胃虚寒。
3.“城门大开”:夏季阳气发泄,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内渗,邪气外驱。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鼓舞阳气,祛除寒邪,调节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三、“冬病夏治”何人适?
冬病夏治适应症广,主治病症包括: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便溏、呕吐等症状。
3.其他:素体阳虚、四肢不温、喜暖怕凉的“亚健康”人群及免疫力低下、体质较差的人群。
四、“冬病夏治”何时治?
三伏天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年三伏天时间如下:
夏至:年6月21日-年7月11日
头伏:年7月12日-年7月20日
中伏:年7月21日-年8月10日
末伏:年8月11日-年8月20日
五、“冬病夏治”有哪些?
消化内科“冬病夏治”疗法,包括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以中药汤剂为主,外治法包括三伏贴、百笑灸、热奄包、烫熨治疗、穴位注射等,均简便安全,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具体分述如下:
1.三伏贴
三伏贴是将药物敷贴于某些特定部位,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鼓舞阳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三伏贴通过透皮吸收给药,不破皮,无痛苦,一则,避免了肝脏及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二则,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及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有效弥补了药物内治的不足。
但须注意,三伏贴忌用于以下人群:
①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
②孕妇、1岁以下小儿、皮肤过敏的人。
③处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暂不宜贴敷,待病情缓解后再行贴敷。
此外,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此疗法,因医院做好咨询、检查,判断是否适宜。
2.百笑灸
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体内,直达病处,标本兼治,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百笑灸是一种简便安全易行的艾灸装置,具备以下特点:
①自行艾灸:百笑灸特有的构造使艾灸过程中可自行操作,简单易行。
②烟雾较少:百笑灸的艾柱经特殊处理,使艾柱燃烧时烟雾少,对周围环境污染小。
③安全性好:百笑灸艾柱燃尽后的残灰不会掉落,避免了传统艾灸艾灰掉落烫伤皮肤的危险。
3.烫熨灸
烫熨灸是根据中国传统的灸医理论制作的灸类品种,采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生产,科学安全,简便效廉,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功效,标本兼治,灸到病减。换言之,热疗贴以温热作为剌激源,直达患处,快速提高患处温度,进行靶向性特色治疗,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4.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是采用中药热敷结合穴位刺激的一种无创性外治疗法,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目的。其吸收了中药治疗和穴位刺激的优点,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引起胃肠刺激等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热奄包疗法属于个体化配方疗法,应经过中医师的辨证选方选穴制作。
5.穴位注射
选取足三里、关元等保健要穴,用注射器注射少量具有温阳益肾、活血通络等功效的中药注射液,以达到扶正培元、健脾益肾等功效。
注:消化内科冬病夏治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