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岳阳的3岁女孩小涵(化名)
平时不爱喝水,只爱喝饮料
可就因为这个习惯
差点毁了她的一个肾
“就是肚子痛,呕吐不停,我以为是感冒了。”小涵的妈妈告诉记者,4月29日下午,小涵突然腹痛且呕吐不止,医院。结果一检查,发现居然有一颗蚕豆大的结石卡在小涵的输尿管中段。
“石头堵住以后这个尿液下不来,引起肾内的积液化脓发炎,炎症很有可能引起败血症。”医生表示,正因为这颗结石从肾脏掉进输尿管,导致小涵的右肾已出现中度积水,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表示,因小涵处于生长发育期,其泌尿系统与成人完全不同,手术难度更大,通过各项分析决定用小儿输尿管镜为小涵取石。5月1日医生为小涵进行了第一次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近两小时的手术,成功击碎梗阻在小涵右输尿管中段的1.3厘米大结石。5月22日,小涵返院进行2期输尿管镜无创取石术,成功将碎石彻底清除出来。
从小不爱喝水
只爱喝饮料
喜欢重口味食物
医生表示,年龄如此小的儿童体内出现这么大结石的情况并不多见。
“喜欢喝饮料,随便什么饮料都喝,不是一种饮料,我们当时不以为他这么小会有结石。”小涵妈妈表示,小涵从小就不爱喝水,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去玩耍,一天下来最多也就一杯水的量。而且相比喝水,她更爱喝饮料。
此外,在外婆的“培养”下跟大人一样重口味,从小爱吃盐味重、辛辣刺激的食物。
医生分析,小涵患肾结石与自身代谢问题有关,另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一大诱因。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不是爱孩子
可能是害了孩子
医生表示,现在孩子普遍都有高蛋白、高糖、低纤维、少饮水等不良饮食习惯。提醒广大家长,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是爱孩子,可能是害了孩子。儿童要均衡饮食,少喝饮料,少吃含高糖食物。若孩子因不注意饮食结构,体内长有结石,即便是手术治疗后能清除,但也很容易复发。
除了孩子爱喝饮料,不爱喝水
家长们要警惕以外
家中有些物品的摆放也要相当注意
若不慎被孩子误服
后果将不堪设想
2岁1个月的轩轩(化名)就因“误服过氧乙酸”4小时医院小儿重症监护室(PICU)。入院时,轩轩痛苦难忍,口唇、舌体肿胀明显,口腔黏膜明显糜烂,咽部充血、水肿厉害,并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口唇、舌体肿胀明显
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吸氧、洗胃,减轻炎性水肿、抗感染、护胃、禁食、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等对症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及精心护理下,轩轩口唇及舌体肿胀现象逐渐消失,口腔黏膜糜烂及其他症状较前有明显好转,不久便顺利出院。
轩轩为何会误服过氧乙酸?
轩轩的父母表示,此前他们购买了一些过氧乙酸消毒剂放在自家车库,没想到,爷爷带轩轩在车库玩时,轩轩误将放置在地上的过氧乙酸当成饮品喝下。
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消毒剂,具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现象。
每年因误服药物或毒物住进PICU的儿童可谓数不胜数,误服的东西也五花八门,如:酒精、洁厕剂、灭蚊液、降压药等,甚至有老鼠药、敌敌畏等剧毒药品。
孩子误服过氧乙酸后
家长该如何处理?
医生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或毒物,不要惊慌,不要指责打骂孩子,尽快弄清孩子所服药物名称、服药时间和误服剂量,并医院急诊供医生识别,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如果刚吃进嘴里,家属首先要给没有催吐禁忌症的孩子进行催吐,方法是用手指或筷子压迫舌根部,刺激咽后壁引其呕吐,尽量让孩子吐出药物。
如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之类药物,家长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加速从尿中排除。
误服毒副作用较强的、剂量较大的有毒药品,如避孕药、安眠药、癫痫药、精神病药等,医院治疗,送医途中可进行催吐。
误服腐蚀性较强药物,如强碱、强酸性药物,送医途中,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若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等;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粘膜尽量减少药物毒性。
误服碘酊、碘酒等腐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应让儿童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如果误服过氧乙酸,应立即饮用牛奶或鸡蛋清等,以保护口腔,食道和胃黏膜。
如果误服“84”消毒液等化学品,家长应在发现后医院治疗,医院,错过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此类事件?
加强对家中存放的药品管理,与食品分开放置,并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
儿童和成人药物分开存放,并放在小孩不能接触的地方,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药,如果家里来客人,要提醒客人收好自己的药物。
家长给孩子喂药时不要把药品称为“糖果”,以免给孩子留下错误印象,给孩子造成困扰。
对学龄期儿童可以给予安全知识教育,灌输他们明确的分辨意识,遇到不明来源的东西,先问问家长能不能吃,避免误服。
尽量不要在家中放置剧毒物品,如有,放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据了解,每年都会有婴幼儿误服各种危险物品的发生,因为婴幼儿期正处好奇阶段,蹒跚而行的他们喜欢用小手触摸,甚至用嘴巴的舔舐来感知这个世界,如果家长安全意识不足,极易发生本文类似危险事例。
儿童安全无小事
注意事项应须知
去除家庭内安全隐患十分重要
不要让意外再一次发生!
重点推荐
记者:贺喜、骆妍婷
编辑:嗦嗦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