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没有更新,因为一向身体好的S突然生病了,来势汹汹并且异常凶险。这几天晚上我几乎没睡,这种病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所以今天特意进行案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醒,在冬春季节高发的急性喉炎——头号小儿杀手!
我想很多家长可能也和范范一样,在我们的印象中,支气管炎、肺炎算才很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直到S感染急性喉炎,我才知道原来这种病来势汹汹,快到我们措手不及,并且异常凶险,说它是头号杀手真的一点都不为过。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是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急性炎症,多在冬春季发病,婴幼儿尤为多见。因小儿喉腔小,喉内黏膜松弛,肿胀时易致声门阻塞,小儿咳嗽反射差,气管及喉部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严重喉梗阻。如不采取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可进行性加重,危及患儿生命。
那么,S发病时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这种病通常来得快也去得快,我按照病情发展来写,让大家看得更加有条理些。
首次发病
严格来说S首次发病应该是在.11.18凌晨5点左右,突然嗓音嘶哑,呼吸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尤其吃奶时“嘶”声非常明显,但天亮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这给后来的诊断带来很大难度。
幸运的是,我曾给一位朋友打了电话,朋友告诉我症状很像急性喉炎,并告知严重程度远大于肺炎,医院确诊。但同时不幸的是,医院后S还是没有丝毫症状,医生在看过嗓子、听过肺部、检验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后,诊断结论为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
听到医生的结论我松了口气,但因为之前朋友的提醒,谨慎起见还是去买了雾化器与相关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也就是这一举动,救了S一命……
急性发作
当晚S睡下后呼噜声一直非常大,而他之前是从不打呼噜的,这让我很担心,一直不敢入睡。.11.19凌晨3:30左右,S突然发出剧烈的“嘶~嘶~”的呼吸声,并发“空~空~”的咳嗽声。那种声音非常恐怖,就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无法呼吸一样,非常难受,非常憋闷!并且开始发烧,腋温37.8度。
因为一直在看相关病例资料,马上判断出这是急性喉炎的典型症状,我马上竖立抱起S,让S爸爸打开雾化器吸入一支布地奈德(1mg),与预料的一样S剧烈反抗,加上呼吸困难,看起来非常难受。但用药后,窒息的感觉明显缓解。等S睡着后,我和S爸爸给他做了一遍小儿推拿的退烧手法,早晨9:00左右退烧。
.11.19白天嗓音明显嘶哑,偶有咳嗽,下午4点后尤其加重。睡前吸入两支布地奈德,间隔半小时吸入一次。当晚呼噜声消失,但是每隔15分钟会深呼吸一次并发出“嘶”声,还是有憋气的感觉。但这种症状在次日(11.20)凌晨2点以后明显缓解。
恢复期
.11.20早晨6点左右,S起床明显不再有呼吸困难和明显嘶哑的症状,开始咳嗽,但不严重。我按照计划给他雾化一支布地奈德。晚上睡前依旧同昨日用量,雾化两支。
.11.21已经明显好转,睡觉不再呼吸困难,还是偶尔咳嗽。我减掉早晨的雾化,保留晚上雾化两支的用量。S整夜安睡。
以上是S所有的发作及用药过程,这期间,11.22起截至发文都未再给他用药,喉炎症状已经消失,剩下的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因为咳嗽不是很严重,也并未影响他的生活作息所以仅仅是多喝水。
我想,所有的疾病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后续我会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尽量采用小儿推拿等物理疗法。目前S仍未痊愈,但范范相信急性喉炎的发作和治疗过程已经结束。分享出这些是想提醒各位宝宝爸妈,冬春季节还有这样一个致命的杀手——急性喉炎,请各位务必警惕!
当然,遇到此病也没有必要过度紧张,根据S的病情发展,我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有类似嗓音突然嘶哑的症状,医院确诊,万不可在家自行用药。就诊过程中把孩子的症状详细描述给医生,方便他进行判断。万一不能确诊,一定要追问大夫有没有急性喉炎的可能性,如果有,请他开些急救用药,这非常重要。
急性喉炎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所以用药的方案需要遵医嘱,S是病毒性所以只需减轻喉头水肿即可。
冬天室内湿度低于40%的家庭,需要开启加湿器,但务必使用蒸馏水,加湿器务必清洗干净。
与医生协商是否可以在家中自行做雾化,急性喉炎多发于深夜的原因是夜晚人体激素水平低,所以需要睡前做雾化,家中做雾化除了方便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雾化完毕后一定洗脸、洗手、漱口,以减轻副作用。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也分享给大家。
还有之前我查到的资料显示,发作时万一需要急诊,路上尽量在保暖的前提下让孩子吸入些冷空气,以减轻喉头水肿。不过这个方法我并没用到,各位自行斟酌。
写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告一段落,范范想说一些题外话,就这两次S生病的经历而言,范范感触最深的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说我们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屏障一点都不为过。我们不能一味地怪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换位想想,如果我是医生,出于对自身的保护我也会用我认为万无一失的方案来进行治疗,哪怕这种方式会带来某些你目前无法察觉的副作用。
所以,只有作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强大起来,在掌握一些临床案例及药剂知识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有效地与医生沟通和协商治疗方案。但是,范范认为小儿疾病的诊断一定要医生来做,我们可以参考多个医生的结论,可以与医生探讨、沟通,但是绝不可在没有诊断和检验的支持下擅自用药或者不用药。
我们的孩子那么小,终究需要我们的保护,每一位父母都唯愿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愿倾尽一切为孩子遮风挡雨但又总是力不从心……
但是,请您相信我,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每一次战胜疾病的过程,也是增强免疫力的过程,我们需要的只是在孩子与疾病做斗争时帮他们一把,而不断汲取这些有效知识才可以让我们对孩子的帮助更加强而有力。各位,和范范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