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喉炎 > 喉炎保健 > 行吟诗人姚秉德华声在线

行吟诗人姚秉德华声在线

卢世龙

去旧迎新之际,三湘文坛再传佳音,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秉德的诗词散文集《麓山松庐》一书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

作为工科教授,姚秉德接连出版众多学术专著,又陆续写出几百首诗歌,尤为难能可贵。而他能做到业贯文理两科,不外乎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大业的同时,还兴之所致地释放艺术能量。身在民族复兴的大好时代,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无上荣光,用诗歌记录参与过程及感悟同样潇洒快意。

其实,在没打算走工科之路以前,姚秉德是想当作家的。从记事开始,初识文字的父亲便教他们兄弟姐妹背读《三字经》之类的传统文本。原打算给后人成长提供行为准则方面的梳理,却无意中唤醒了姚秉德对文学艺术的认知根苗。加之,上过初中的叔父夏夜乘凉时为了享受孩子们端茶摇扇的快乐,不断讲些离奇故事作为回报。每到高兴处,居然还摇头晃脑地“之乎者也”一番,令少年姚秉德尤衷羡慕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字艺术的巨大魔力。

禀赋的命门一经打开,文艺的浪漫血脉自会欢快奔流。对中国文字的神秘语境,姚秉德显然慧根不浅。别看他年纪小,视线很快就如饥似渴地集中到文字艺术象牙塔顶端的旧体诗词上来。同样的文字,经由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的组合,所形成的意境往往判若云泥。他也想成为那云端上的一员。

不过,在那读书就是务农的时代,他零零散散地上学,也只能零零碎碎地接触一点诗词。遇上心仪的篇目,就使劲背记,直到完全掌握,才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对年轻人来说,零星的东西一旦积累得多了,便会占据大量思维空间而形成爆发点,并转折命运。那是年,他为集体看守湘江里的木排,夜遇暴风骤雨,紧张万分,生怕丢失树木,整夜上下忙碌后,居然不假思索就写出了《满江红·守木》。这人生的第一首诗,他写得热血澎湃,却被人摘取“浊浪滚”与“千载江水源远流/四方栋器淤泥弃”三句,扣上反时代的帽子。事情层层上报,专家发现“孺子可造”。于是,据理为之开脱,还举荐他去做了拿工分的文字秘书,为日后高考打下了些文字基础。

上大学后,他像火车上的两个轮子一样,在“工科”和“诗歌”两条平行轨道上奋力飞奔。因为工科专业属于主动投入,所以付出的努力也成倍地多。他每天睡眠从未有过6小时,读工科的东西疲累后,就读几首旧体诗词换脑筋。反正只要有丝毫知识没融通便不上床休息。这样,他年年各科成绩雄踞第一,毕业自然赢得留校任教的机会。他执教后,还始终承担着国家系列重大科研课题。长期忘我钻研不断收获新发现,才成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创始博导之一。

自从写出《满江红·守木》一词以后,无论工作与生活多么繁忙,也不管做着什么样的事情,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仿佛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概能触动诗兴,令他心血来潮吟诵一番。尽管他也沿用古人的“格律”程式,以及“点染”“比兴”之类的表现手法,但当把生命与智慧同民族命运紧紧捆在一起后,他的洞察力、领悟力与归纳力都得到极佳彰显。加之,他写作品重思想意境而轻表现形式,喜欢旧体诗词并不拘泥于旧体诗词,笔下文字才深邃灵动,简洁通透。

长期忙于教学与科研,无暇顾及个人健康,他慢性喉炎逐步恶化,最后失声,3年内多次住院,经受15次全麻手术治疗,痛苦时大学女同窗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ewbuz.com/hybj/1429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