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喉炎 > 喉炎案例 >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是常见病、多发病,虽不太重,但病程长,不易治愈,但中医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很好。

慢性咽喉炎是咽部粘膜与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为弥漫性,或主要限于鼻咽部、口咽部或喉咽部。其病理因素多因急性咽炎而引起,弥漫性者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份,局限性者多伴有扁桃体或邻近组织的炎症改变,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鼻与鼻窦疾病所致的长期经口呼吸,来自鼻部或下呼吸道炎症分泌物的长期刺激,扁桃体的慢性炎症,烟酒过度,或嗜食辛辣厚味、高温干燥食品、扬尘和高温的工作环境,或长期的化学物质及有害气体等,亦为主要致病因素。

一、病因病机

慢性咽喉炎属于祖国医学之“喉痹”“郁证”范畴。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指出:“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之滞而不通之义”。《丹溪心法.六郁》中又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波动,失其常度,则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症状,故有“六郁”之说。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咽喉炎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气血失调、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气郁日久可化火伤阴,阴虚则津液涸涩不能濡润咽喉,或因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咽失所养。若肝郁及脾,或思滤太过,,均可使脾失健运,蕴湿生痰,导致气滞痰郁,或湿浊久停,痰湿郁结生热化火伤阴。若日久伤脾、生化乏源,则气血不足、若累及于肾,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六淫”后未及时清除病邪,或过多服用寒凉滋腻之剂伤及正气,如《调经论》中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二、症状及特征

慢性咽喉炎的主要症状大致相似。一般都有咽部不适,主要症状为:咽喉部有异物感,发痒或干痛、灼热、咽喉部有粘痰样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常有粘稠的分泌物附于咽后壁不易清除,夜间尤甚,“吭吭”有声,意欲清除而后快,分泌物可引起刺激性干咳,甚至恶心,有的颈部有紧束感。

检查:可见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色红或暗红,并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有的咽喉部粘膜增厚,或腭弓和软腭弓边缘增厚,咽后壁有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淋巴滤泡,有的还有扩张的小血管。若感冒或熬夜过多或饮食过于辛辣油腻,症状更为明显。

三、辩证论治

慢性咽喉炎初病大多有气滞、痰湿、湿热等属实证,后期因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日久伤神,阴虚火旺、脾肺气虚等均属虚证。

中医将慢性咽炎分为虚实两证,实证有气郁化火、肝气郁结、气滞痰结、痰气瘀阻隔等;虚者有阴虚火旺、肺胃阴虚、肝肾阴虚、脾肺气虚、脾胃虚弱等。

笔者在临床中理论联系实际,将慢性咽喉炎归纳为四型:

1、湿热瘀阻型

临床表现有咽中似有物梗阻、粘痰样感、颈部有紧束感、口渴不欲饮;

检查:咽后壁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泡增生,充血,有扩张的小血管,有的扁桃体增大、舌苔黄腻、舌质暗红有瘀点、脉沉细见数。

2、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咽喉部有粘痰样感和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颈部有紧束感。

检查:咽部粘膜充血、色暗红、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情绪变化时症状加重、脉弦见滑、舌苔白、根部微腻、舌质见暗。

3、脾虚痰湿型

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粘痰样感和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嗳气打呃,服用生冷、寒凉滋腻之剂症状加重。

检查:可见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舌苔白腻、舌质淡白、脉沉细见滑。

(4)阴虚(肝、肾、肺、胃阴虚)

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或夜间干痛、咽部有粘痰样感,常有少量的分泌物不易清除,夜间尤甚,“吭吭”有声,意欲清除而后快,有刺激性干咳,若说话过多,气候干燥、熬夜或过度疲劳后症状加重,有的耳鸣、听力减退、声音嘶哑等。

检查: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色红,咽后壁有片状或点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增生,有扩张的小血管,舌质嫩红、脉沉细见数。

四、治法与方药

慢性咽喉炎病因较为复杂,病情时轻时重,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但中医中药辩证施治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确切,治愈率在99﹪以上。笔者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专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有效方药。方药分为四型:湿热瘀阻型为1号方;肝郁气滞痰阻型为2号方;脾虚痰湿型为3号方;阴虚型为4号方。各方在临床的治愈率均达99%以上。同时,在治疗慢性咽喉炎时兼顾脾胃和调养情志,收到满意的效果。

①湿热瘀阻型治以清热燥湿,利气化痰、逐瘀散结。方药为苍术、黄柏、苡仁、赤芍、桔梗、丹皮、射干、黄岑、连翘、夏枯草、甘草等组成。方中苍术健脾燥湿;茯苓、苡仁利湿化痰、黄芩、黄柏、连翘、夏枯草清热消肿散结,四药合用加强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桔梗、射干利咽喉并引药上行;丹皮、赤芍凉血化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相互协调以达到清热燥湿、利气化痰、逐瘀散结之功效;

②肝郁气滞痰阻型治以疏肝解郁、化痰利气降逆。方药为柴胡、厚朴、桔梗、半夏、郁金、枳壳、佛手、苏梗、台乌药、旋覆花、香附、甘草等组成。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厚朴、枳壳、郁金、台乌药、佛手理气宽中;半夏、苏梗、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化痰;桔梗利咽喉并引药上行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凑疏肝解郁、化痰利气降逆之功效;

③脾虚痰湿型治以健脾燥湿,利气化痰降逆。方药为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苍术、枳壳、厚朴、苏梗、旋覆花、甘草等组成。方中以六君子汤补气健脾燥湿化痰,方中再加苍术更加强健脾燥湿之功效;枳壳、厚朴、苏梗、旋覆花、代赭石利气散结降逆;桔梗利咽喉并引药上行;

④阴虚型治以滋阴润燥,清化痰热,利气化痰。方药为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桔梗、黄柏、丹皮、黄精、淅贝母、女贞、旱莲草等组成。方中以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滋补肺、胃之阴虚;黄精、女贞、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虚,上下互相协调、相辅相成、滋而不腻,以少量黄柏、丹皮以清血分之虚热;桔梗引药上行,阴平阳秘,咽喉炎自愈。

忌口和注意事项

(1)绝对忌食胡椒、瓜子、油炸食品、熟油辣椒。

(2)忌食生、冷、硬、寒凉滋腻的药品,对胃肠不利的药品及食品,平时养成适当多喝开水的习惯。

(3)除阴虚一证外,在西南、东南一带的患者应适当吃一点辣椒、花椒,因为二者有健脾燥湿、温中理气的作用。

慢性咽喉炎患者只要是按照以上所述,慢性咽喉炎治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ewbuz.com/hyal/703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