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华国医
很多人关心的“上热下寒”,到底是怎样来的?
近期呀,很多人来医馆就会问:“为什么我吃一颗红枣也觉得咽痛、还感觉喉咙有痰”?
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女孩,说道:“平常有明显的“上火”的感觉,更别说吃其他补品了,但是觉得吃点水果清热又会肠胃不舒服,受不了”。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又比如说有人脸上冒着痘痘,看似“火气冲天”,四肢却冰冷。有人常常犯口腔溃疡,以为是上火,常喝点凉茶解热,口腔溃疡却还时常反复。
凉也不行,热也不行,到底怎么回事?到底是上火还是火不够?
哪些日常习惯,使你“上热下寒”?
现代生活工作等原因,上半身一直在动:眼睛在动,看电脑、看手机,嘴巴在动,吃零食、吃油腻食品,脑子在动,想工作、想自我增值,资讯那么多,跟得上生活节奏,忙事业...
脑子、眼睛、手飞速地动...
唯独不动的是下半身,老是坐着。
还有:
年轻群众在学习、工作中或因情志不畅、精神压力偏大而情绪波动较大;
或因生活习性不良,熬夜,喜饮生冷或久居潮湿寒冷之地而受凉;
或者因饮食偏嗜,喜欢食冷饮或辛辣;
或者因身体虚弱,还用不恰当方式减肥等,都有可能导致上热下寒。
如何辨别是否上热下寒呢
上热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牙龈肿痛、咽喉痛
青春痘、头皮屑
难入睡、易失眠
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
下寒
双脚常感到发凉
小肚子凉、痛经
饮食耐温不耐寒
小肚腩、大象腿怎么都减不掉
舌相
舌质淡白
舌尖、舌边红(心火、肝火旺)
什么是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证,泛指上部有热、下部有寒,热证、寒证同时出现的一类的证候。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出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症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症,症见足胫寒冷,而面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症候之一。
如何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
病从口入,平日饮食以温性为主,少吃重口味的食物,以及一些生冷的食物,多吃点清淡、温和食物,来缓解身体上身热,下身寒的症状,每天的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八分饱最好,要注意羊肉、辣椒等食物对于这类体质来说是发物,最好是不要吃,面食、米饭、银耳、蔬菜等,是首选,是可以调理身体的,对健康是有利的。
另外,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坚持揉搓此穴会改善手脚冰凉等下寒症状。也可以艾灸涌泉常能让人产生满口甘津,这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
结语
上热下寒的人调理时切记不能清热,也不能滋补,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交通心肾。
“牢记初心
传承中医文化精髓
发扬中医文化
看名老中医,用地道药材,享中医文化
”点击下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