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喉部黏膜的一般性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
一、病因
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用声不当或过度。鼻腔、鼻窦及咽部的慢性炎症亦是喉部慢性刺激的来源;下呼吸道感染的脓性分泌物与咽喉长期接触。
二、病理
喉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性水肿及炎性渗出物,黏膜上皮部分脱落。日久成纤维细胞侵入,纤维组织增生、黏膜肥厚。长期病变可呈萎缩。
三、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晨起较重,活动、咳出喉部分泌物后逐渐好转;禁声后减轻,呈间歇性。日久可演变为持续性。
2.喉部分泌物增加,故常觉有痰液粘附。
3.喉部干燥。
4.萎缩性喉炎,声哑,一般用嗓多后加重,渐变为持续性。完全失声者很少见。咽喉干痛、有血痰或脓痂咳出,结痂可引起痉挛性咳嗽,呼吸道有臭味。多继发于鼻、咽的萎缩性炎症,或有粉尘、化学药物接触史,可同时具有萎缩性鼻炎等临床表现。
四、检查
检查间接喉镜下,按病变程度分3种类型。
1.慢性单纯性喉炎喉黏膜弥漫性充血、红肿,声带呈粉红色,边缘变钝。黏膜表面可见稠厚黏液。
2.肥厚性喉炎喉黏膜肥厚,以杓间区较明显。室带肥厚可遮盖部分声带,声带肥厚、声门闭合不良。
3.萎缩性喉炎喉黏膜干燥、变薄而发亮。常见黄绿色或黑褐色痂皮。声带变薄,张力减弱。
五、诊断
病程缓慢,除声音嘶哑外,无其他全身症状,声带病变常对称,不难诊断。应与具有声音嘶哑症状的其他病种鉴别,如急性喉炎、喉异物、喉白喉、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外伤、喉返神经麻痹、喉结核、喉梅毒、喉部肿瘤、癔病性失音。
六、治疗原则
去除刺激因素: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针对性防治,如戒烟酒,减少发声,治疗鼻、咽、下呼吸道感染。酌情应用雾化吸入,可将青霉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抗炎、消肿药液吸入喉部。中药治疗。
萎缩性喉炎,除加强鼻及咽部萎缩病变和全身疾病的治疗、改善工作环境、避免局部刺激、中药、蒸气吸入外,可应用有轻微的刺激腺体分泌作用的碘剂,用碱性溶液(1%~2%碳酸氢钠溶液)喉部喷雾,软化痂块,易于排出,服用维生素A、B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观看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试听